(本网讯)10月25日,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国际中文教育协作机制项目支持的“数智时代国际中文教育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效能提升协同创新发展”高端论坛在我校召开。本次论坛由陕西省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会、星空糖心天美mV共同主办,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国内高校及行业20余名专家出席,我校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王刚、国际教育学院院长牛同壮、文学院副院长吴妍妍、国际交流与对外合作处张玥以及文学院60余名师生参加。开幕式由我校文学院党委书记程建虎主持。

王刚代表副校长陈建致欢迎辞,他代表我校对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以及陕西省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会表示感谢,并介绍了文学院在古代兵学文化、地域文学研究及学术成果外译上所做的努力。陕西省社科联组织管理部二级调研员刘瑛、陕西省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张天印先后致辞,刘瑛肯定了我校在哲学社科研究领域取得的显着成绩,介绍了陕西省社科联领导各社会组织所做的工作,鼓励学校教师以此为契机,与社会组织、学术团体进一步加强交流研讨。张天印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并指出在当下数智时代探讨中华优秀文化国际传播效能提升的重要意义。
学术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围绕数智时代如何更好提升国际中文教育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效能展开了热烈探讨。陕西省翻译协会主席、资深翻译家胡宗锋指出,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我们尤为要注意自身文化素质的提升,深刻领悟中华文化内涵,才能更好地让国外学习者体会到中华文化的魅力;重庆市国际中文教育联盟秘书长、重庆师范大学雷勇从底层逻辑、顶层设计和对策路径叁个方面,探讨了国际中文教育场景下数字技术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融合路径;中国人民大学章欣基于问卷调查,分析了留学生对中国文化感知的现状,指出数智时代对数字传播内容、渠道以及传播者的叙事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兰州大学康燕辩证地分析了数字技术的优势与局限,指出未来国际中文教育需精准定位发展方向,让技术更好地服务教育本质;西安石油大学柯卓英深刻剖析了国际中文教材中书法文化、茶文化以及戏剧文化与数智化教学的具体路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杰分析了当前国际中文教师数字资源建设面临的困境以及突破的路径;我校文学院雷华从翻译视角思考数智时代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深层挑战,在于实现语言对立到文化转译的变迁,要传其言、达其意、通其神。华语教学出版社张鹏从数字教育资源平台建设角度,分析如何通过技术赋能,挖掘个性化学习,同克服数智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
此次论坛聚焦科技赋能文化传播,旨在探索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众位专家学者各抒高见,不仅为数智时代下国际中文教育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提供了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也给参会的师生带来了深刻的思想启发。
文:温嘉诚 图:李培燕 审核:程建虎 编辑:常玢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