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糖心天美mV

2022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风采展——光电工程学院(一)
来源:研究生院 发布时间:2023-11-21 点击:

为充分展现我校研究生人才培养成效,引导我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挖掘身边研究生励志成长成才优秀典型、展示先进事迹,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特推出仙工研享会——2022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风采展,展现国奖获得者的精神风貌和个人风采。

“典型是最好的教科书 ,榜样是有形的价值观” 。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一睹各位“国奖人”的风采,向榜样看齐,以榜样树立奋斗目标,勤奋刻苦、奋发进取、潜心科研、开拓创新,让青春绽放光彩!

侯劲尧:吾心吾行澄如明镜 学也无涯时光作书

侯劲尧,男,中共党员,光学工程专业2021级博士研究生,师从刘卫国教授。已录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篇,已授权受理国家发明专利6件、实用新型专利4件。担任班长、博士党支部副书记。获得博士学业奖学金、研究生高水平学术成果奖励、国家奖学金、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基金等荣誉奖励。获得第十五届全国研究生电子设计西北赛区叁等奖、“华为杯”第十七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西北区赛叁等奖、第十四届全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西北赛区二等奖、“华为杯”第十八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第十一届“挑战杯”陕西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全国叁等奖、“兆易创新杯”第十七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西北赛区叁等奖、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省级银奖、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省级银奖。

有条不紊 谋定而后动

侯劲尧在读博期间,为了顺利开展科研项目,需要处理很多数据和笔记。在他看来,如果没有提前做好规划,生活就会一团糟,因此,当日工作安排和任务计划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高效利用时间去解决科研问题,侯劲尧进行过多次尝试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时间规划表——清晨早起花费半小时的时间去思考今天要达成什么小目标,具体应该怎么实施、时间怎样安排,晚上睡前进行查漏补缺,总结今日任务达成情况。而整体目标可以按照月或者周进行安排,每周总结科研成果并分析所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注意小目标的制定不能偏离科研整体方向。

劳逸结合 养精蓄锐

当科研压力大的时候,侯劲尧认为首先要学会休息,可以采用番茄工作法来推进工作,将工作时间划分为不同的时间段,在效率高时从事批判性思考或有技术挑战性的任务,效率较低时则做些不太需要用脑的简单工作,或者换个工作环境。在遇到特别棘手的实验时,可同步做一些更简单、更容易得出结果的实验,这样,就不会花费几个月时间却一无所获,以此来减少科研受挫感。要相信,即使是微小的成功,都可以鼓舞自己的士气。此外,也可以多运动。在工作之余参加户外活动不但能帮助他暂时脱离科研环境,还能够缓解压力,获得身心愉悦。

郑欣妍:将喜欢的一切留在身边,这便是努力的意义!

郑欣妍,女,1998年6月生,中共预备党员,电子信息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师从刘卫国教授。研究生期间发表期刊2篇,已受理国家发明专利2件。获“中国光谷·华为杯”第十九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一等奖(创意组)、“华为杯”第十八届中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2022年“明石杯”微纳传感技术与智能应用赛初赛一等奖、第十一届“挑战杯”陕西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银奖、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铜奖、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银奖等。

乘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平时的科研中,郑欣妍经历过不少困难,令她印象最深的是,她所研究的课题,需要利用一种新型的光纤传感器,但是这种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并不成熟,加上传感器制作难度较大,这也导致实验过程中频频出现问题,无法获得预期结果。为了解决此问题,她先是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深入了解该课题研究背景、现状及前沿进展。接着,又与实验室老师进行了多次讨论,并寻求合作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帮助。经过反复试验与探索,最终郑欣妍和她所在的团队重新设计实验方案,从光纤的切割、熔接到试验等方面进行严格的控制,最终成功攻克了这一难点,得到较为满意的实验结果。

这次经历虽然艰辛,却让郑欣妍受益匪浅,也让她深刻感受到科研中团队合作和技术交流的重要性,因为只有紧密合作,才能摆脱技术上的疑难点。

方法用对 学习不累

郑欣妍说,在接触一个新的项目时,需要进行足够的背景调研,以充分了解到,你所研究的课题在该领域的学术前沿进展以及目前现有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在哪、为何无法解决,你所应用的实验方法是什么、课题的创新性是什么。这样,在做具体课题时,你就有了更清晰的目标,做事效率也提高很多。其次要有足够的时间投入,必须保证每天至少8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只有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深层次探究问题的本质并解决复杂的科学难题。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有的成功都是一点一滴积累下来的,只有把每件小事做细做实,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郑浩:努力未必成功 放弃注定失败

郑浩,男,1997年05月生,中共预备党员,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20级硕士研究生,师从王国珲副教授。硕士期间获得“一等学业奖学金”、“社会奖学金”等。以第一作者发表厂颁滨论文3篇,第二作者(导师第一作者)厂颁滨论文2篇,其它作者厂颁滨论文3篇。作为队长带领团队获得众多奖项,主要包括:“华为杯”第十八届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中国光谷·华为杯”第十九届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二等奖,第十六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西北赛区一等奖、全国叁等奖,第十六届和十七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商业赛西北赛区二等奖,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省银奖、铜奖,2022计算光学测量及其教育国际研讨会优越奖等。

乘风破浪 勇往直前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追求学术的道路上郑浩也经历过大大小小的困难,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在2021年10月份的“华为杯”第十八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过程中,郑浩及他所在的团队遇到非常多的挫折,时间紧、任务重,摆在面前的是等待处理的一项又一项琐碎问题。在身体和精神双重疲惫的情况下,作为队长的郑浩带头工作,尽自己所能去解决问题并调动队员的积极性,最终他们顺利解决了作品中的技术困难、数据分析和写作等问题。“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郑浩团队的努力没有辜负,最终荣获全国一等奖的佳绩,并跻身全国前30。这次比赛也让郑浩更加确信“努力未必成功,放弃注定失败”,只有咬牙坚持下去,不放弃,才能取得成功。

2020年研究生入学至今,郑浩从未停止在专业领域学习的脚步。在多次参赛的过程中,郑浩同学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学术视野更加开阔。

劳逸结合 张弛有道

在科研学习过程中,压力是无法避免的。每当遇到压力时,郑浩同学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缓解:1.运动是一种非常好的解压方式,能够让身心得到充分放松,同时也能增强身体免疫力。他通常在长时间学习之后去户外跑步、打球等方式来缓解压力,让自己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并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之后的学习,这是一个正反馈过程。2.良好的作息和充足的睡眠对于缓解压力同样重要。当郑浩感到筋疲力尽时,他会先暂停手中的工作,通过看电影、听音乐、阅读等方式使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3.情绪需要得到合理的宣泄和倾诉。当他感到紧张或者有压力时,多与课题组成员进行交流,不仅可以缓解压力,也有可能获得新的想法和思路来帮助自己更好地完成课题。4.在科研工作中如果压力较大时,需要寻找一些兴趣爱好来分散注意力。这样能够让自己放松并且持续激发创新思维,同时也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心态。

文、图:星空糖心天美mV研究生会

 <  上一篇:做“四有”好老师,育新时代好青年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下一篇: